二戰(zhàn)曾留給荷蘭這個國家許多令人心碎的故事,,凋零在花季的少女安妮;英年早逝的馬德羅丹,;在惶恐中度過青澀歲月的奧黛麗·赫本,,勾起了我們對那段歷史的回憶,。
《世界電影之旅》2009年1月25日 18:30分為您奉獻《心靈的秘密》
二戰(zhàn)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這場浩劫也留給荷蘭人民許多傷痛的記憶,,安妮故居,,馬德羅丹小人國,甚至是街頭的紀念碑都與那場戰(zhàn)爭息息相關,,如今走在這個國家仍然能感受到戰(zhàn)爭給當?shù)厝藥淼膭?chuàng)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荷蘭人的心靈世界。
六十四年前結(jié)束的那場浩劫,,戰(zhàn)火遍及五大洲,、四大洋。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zhàn),,荷蘭也未能在這場戰(zhàn)爭中幸免,。
今天當我們在陽光下自由地行走,穿梭在荷蘭的各個城市之間,,那些和這場戰(zhàn)爭有關的人與物卻依然在提醒著后來人,,去了解、去反思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導演戴荻:你知道二戰(zhàn)歷史是我們近代歷史中,唯一最富戲劇化的一段.
【演員蒂娜】:因為對于很多國家來說,二戰(zhàn)仍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因為二戰(zhàn)期間發(fā)生了很多事,我們需要接連不斷地,講述這些故事永遠銘記這一歷史,讓這段記憶永不褪色.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首都,,也是荷蘭最大的城市。達姆廣場則是阿姆斯特丹的心臟,,廣場中央樹立著的22米高國家紀念碑,,是為了紀念二戰(zhàn)中陣亡的將士和死難的同胞,現(xiàn)在這座方尖碑已經(jīng)成為廣場的精神象征。
荷蘭電影協(xié)會主席克勞迪婭·蘭茨伯格:我們遭受了很多苦難,首先十四萬猶太人被屠殺,他們都被帶離了荷蘭,其次荷蘭男人被強制參加德軍,很多人都戰(zhàn)死了不是為自己的軍隊而戰(zhàn),而是被德國人強制參軍.即使是對于那些不是在二戰(zhàn)期間出生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也知道我們淪陷于德軍侵略的歷史.
二戰(zhàn)前,,阿姆斯特丹是猶太人最集中的城市,,但在納粹德國占領期間,納粹對自由的剝奪和對猶太人的迫害,,導致阿姆斯特丹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拍攝于1959年的《安妮日記》,就真實地再現(xiàn)了那段黑暗的歷史,。1942年的阿姆斯特丹,已經(jīng)被德國納粹所占領,,戰(zhàn)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猶太少女安妮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安妮的父親就帶著一家四口人和其他四名猶太人藏匿到這棟樓房頂層閣樓板壁后的秘密房間,,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暗無天日的生活,。
這就是那個書柜掩藏密室的書柜,這樣比較安全,,因為別人不會知道書柜后面有一扇門,。
走進那扇書架后的暗門,爬上狹窄樓梯,,來到安妮他們當年蟄居的密室,。幽暗的屋子里沒有家具,沒有日用品,。難以想象一個13歲的花季少女,,如何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度過兩年的光陰。
白天時這里十分安靜,,因為一點兒響動都很容易聽見,,密室里也是這樣,。不能沖廁所,,不能正常交談,只能竊竊私語,,不能咳嗽,,不能走動,必須保持安靜,。
在屈居密室的近千個日日夜夜里,,寫日記成了安妮唯一的寄托。她以驚人的毅力和才華,,記錄著生命,,記錄著命運,嘔心瀝血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日記,她把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躲藏生活的絕望和對世界天真的幻想,,一點一滴地匯集成一幅真實而悲慘的歷史畫卷。
荷蘭安妮故居工作人員 安妮瑪麗·貝克爾:這是她的第一本日記,當安妮一家開始藏身之前,她迎來了十三歲的生日,這個日記本就是她最喜愛的禮物,這是她和父親一起在家附近的書店買的,你看!她在日記里也加了很多圖片,一段時間以后她又擁有了第二本日記,待會我們會看到,因為她一直記日記,因此需要新日記本.
1944年8月4日,,安妮等8人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就在即將迎來二戰(zhàn)勝利的曙光前夕,小安妮卻悲慘地倒在了集中營內(nèi),,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安妮父親發(fā)表了這些日記,,這就是后人熟知的《安妮日記》,。
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記里,安妮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如今她如愿以償?shù)模驗樗钤谒娜沼浿�,,活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
影片《安妮日記》獲3項奧斯卡獎,在那之后安妮的這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多次.
被搬上銀幕,,安妮的故事傳遍了全世界,。如今安妮故居已經(jīng)成為阿姆斯特丹
這段歷史最真實的見證,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此參觀,。
安妮故居位于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263號,,猶太少女安妮為躲避納粹迫害在這里度過了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她的日記在戰(zhàn)后成為人們對那場人類夢魘進行深刻反思的珍貴教材,。
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故居參觀者
問:你從哪里來,?
我從美國科羅拉多州來
問:安妮故居的意義在哪里?
讓我們知道在二戰(zhàn)期間
遭受壓迫的人們是如何
得以藏身數(shù)年的
問:你從哪里來,?
我從巴西來
問:你是年輕人,,這里老年人居多,你認為這對年輕人的意義在哪里,?
我們的今天來自于我們的過去,也就是我們的父輩和祖輩,這里可以讓我們銘記過去,讓我們知道我們有歷史,有過去而不是只有明天,只有現(xiàn)代的東西我們還有自己的歷史
問:你們是荷蘭人嗎,?
問:你們來參觀的原因是什么?
我們想來看看,戰(zhàn)爭期間安妮住的地方是什么樣,我從來沒去過,因此我們很好奇想看看她住過的房間,想了解她的故事,我們在電視上看過,關于她的電影現(xiàn)在想來看看真實的房子,二戰(zhàn)留下了《安妮日記》,,也留給荷蘭許多黯然神傷的故事,,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正是在小城阿納姆度過了少女時代。
赫本外公的別墅,,當年和外公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奧黛麗·赫本別墅博物館管理員楊•范坎本:在那個時候她在阿納姆的(舞蹈)學校上學,
并教小孩子(跳舞),她很可能會給她的祖父母跳舞,展示她的成績但這里并不是學校,也不是舞蹈練習場,不過你我也可能在探望父母或祖父母的時候,向他們展示自己的成就.
1 940年5月,,德軍進駐阿納姆,把赫本的家搜刮一空,。赫本一家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在戰(zhàn)爭的饑荒期間,赫本經(jīng)�,?坑艚鹣闱蚯o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綠色面包”來充饑,,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她飽受戰(zhàn)爭的蹂躪和饑餓的煎熬,,這段陰影始終籠罩在她心頭,。
記者哈利•范德布羅格:1939年他們搬到了這里,然后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戰(zhàn)事逐漸升級,荷蘭人民遭受的苦難越來越多,阿納姆的很多猶太人都被押送到了,德國人在德國建造的各個集中營內(nèi)
人們的生命都處在危險之中,因此對奧黛麗·赫本來說那也是一段恐怖的歲月,在那段日子里,赫本還曾為荷蘭地下游擊隊秘密工作,,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貢獻,。記者哈利在二十年前采訪過赫本,當時赫本正在錄制一期關于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電視節(jié)目,,采訪中赫本提到了這段艱難的經(jīng)歷,。
記者哈利•范德布羅格:我想應該是確有其事,因為她在一次采訪中,告訴了我一些這方面事情,對于她來說那是一段很艱難的時期,她甚至不愿再講述那段經(jīng)歷,我想這是對她心靈的一大創(chuàng)傷,也可能是因為這段經(jīng)歷,她在以后的人生中,才如此熱心地幫助孩子們,并與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
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在阿納姆為赫本樹立了雕像,來紀念赫本
郁金香的芬芳沒有驅(qū)散二戰(zhàn)在赫本心中留下的恐懼,,但郁金香的球莖卻維持了赫本的生命,。象征美好、博愛,、華貴的荷蘭郁金香,,它的根已深深扎進赫本的心靈。
阿納姆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二戰(zhàn)后期,,阿納姆因獨特的地理位置,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阿納姆大橋爭奪戰(zhàn),。從阿納姆出發(fā)向東,,可以直達德國古老的工業(yè)基地魯爾區(qū)。這段歷史被好萊塢搬上了銀幕,,成就了電影《遙遠的橋》,。
影片詳盡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盟軍發(fā)起的“市場花園”軍事行動的始末,,一次時機未成熟的冒險,,造就了這部戰(zhàn)爭經(jīng)典巨片,。
荷蘭導演彼得·弗萊瑞:歷史上盟軍沒能先行攻下大橋,美國和加拿大的軍隊也就無法過橋,解放荷蘭未被解放的區(qū)域,很多人民因此而喪生在那個黑暗時代的一個冬天,人們的沒有任何食物了,因為德軍斷絕了食物的來源,因此我們的人民受了很多苦,一切都因為那座橋沒有被攻下,從戰(zhàn)略布局上看德軍炸毀橋梁阻斷盟軍的道路,是很聰明的做法,戰(zhàn)爭真正的發(fā)生地在阿納姆,但實際拍攝影片《遙遠的橋》時,,用的是德凡特小鎮(zhèn)的橋來替代拍攝.
影片描述了二戰(zhàn)尾聲,盟軍為了提前結(jié)束戰(zhàn)爭,,在荷蘭采取大規(guī)模的空降行動,,為了奪取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的鐵路大橋,,與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德軍浴血奮戰(zhàn)的故事。最后盟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行動遭到慘敗,。戰(zhàn)后,一位戰(zhàn)地指揮官感嘆說,,那座橋?qū)ξ覀儊碚f太遙遠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這座遙遠的大橋。
《遙遠的橋》是上世紀70年代拍攝規(guī)模最大的戰(zhàn)爭片,,耗資2600萬美元,,以2億3000萬的票房成為當年票房冠軍。影片制作精良,,氣勢恢宏,,老牌影帝勞倫斯·奧利弗,詹姆斯·卡恩,,羅伯特·雷德福,,肖恩·康納利,邁克爾·凱恩,,安東尼·霍布金斯等一干大牌組成了豪華的演員陣容,。那場動蕩了幾乎整個世界的戰(zhàn)爭已永遠地成為了歷史,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荷蘭導演彼得·弗萊瑞:因為我上述的原因,也因為我們是二戰(zhàn)的受害者,能展示我們所受過的苦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借此可以讓普通觀眾產(chǎn)生共鳴,感受到自己是受害者,也借此揭露不公正的現(xiàn)象,往往這種影片能賺很多錢,因為每個人都愿意去電影院看.
戴荻: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電影都涉及二戰(zhàn),這樣的話電影中才有,極端的沖突和強烈的情感
越戲劇化的情節(jié),越能成就有力量的電影.
那些關于二戰(zhàn)悲歡離合的故事,,也燃起了荷蘭電影人創(chuàng)作激情,。許多荷蘭電影都圍繞二戰(zhàn)而展開,而這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當屬保羅·范霍文,。從他早期的作品.
《納粹軍旗下》到近年的《黑皮書》都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期的故事,。
保羅:當我在拍攝《黑皮書》的時候,我可以在荷蘭任何一個地,方選景,,但我直接選擇了海牙,,因為那里更國際化。海牙是荷蘭的第三大城市,,雖然荷蘭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真正的政治中心卻在海牙。早在17世紀,,海牙就開始逐漸發(fā)展成為國際化的城市,,歐洲國家間的國際性會議通常會在這里舉行。正是這里的國際包容性,,營造了海牙愛好和平的美好傳統(tǒng),。影片《黑皮書》就改編自海牙一名律師的日記,。
《黑皮書》是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榮歸故里的作品,這位一直在好萊塢淘金的歐洲導演用別樣視角展現(xiàn)了二戰(zhàn)時期荷蘭民眾反抗納粹的故事,,并以1600萬美元的投資成為荷蘭歷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xiàn)那段歷史,劇組在荷蘭很多地方都選取了外景,。我身后的這片海灘就將帶您走進那段風雨縹緲的歲月,。
《黑皮書》講述了一個猶太女歌手勇敢反抗納粹統(tǒng)治的故事,她在全家遭納粹殺.
害后加入當?shù)氐姆纯菇M織中,,并冒著生命危險潛入納粹總部中當臥底,。一本黑皮,日記幫助他們最終找到了真正的敵人。
無論在電影里,,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二戰(zhàn)的故事都是說不盡道不完的。
在二次大戰(zhàn)期間,,海牙也遭受到廣泛而沉重的破壞,。大西洋壁壘在建成后橫穿了城區(qū),導致所有鄰近地區(qū)的建筑物址被納粹德國所拆毀,。戰(zhàn)后海牙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重建和擴建工作,。如今海牙已經(jīng)成為荷蘭著名的文化中心和旅游勝地,聞名遐邇的縮微城市—馬德羅丹小人國則是當?shù)刈钪木包c,。
馬德羅丹小人國就像是整個荷蘭濃縮成的一個城市,,在"小人國"里走一走, 就如同走遍了荷蘭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經(jīng)歷了近千年荷蘭歷史。說起小人國建造的原委,,也和二戰(zhàn)息息相關,。
小人國是為了紀念喬治·馬德羅而建的,馬德羅出身名門,,二戰(zhàn)爆發(fā)時他投筆從戎,,驍勇善戰(zhàn),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最后他還是犧牲在集中營內(nèi),。
馬德羅丹小人國工作人員黛比·巴克爾:馬德羅丹小人國建于1952年,起初是一個二戰(zhàn)紀念場所,喬治·馬德羅是二戰(zhàn)時期的一個戰(zhàn)士,他死于集中營因此他的父母捐了一些錢,旨在建立一處紀念二戰(zhàn)的場所,這就是馬德羅丹小人國名字的來歷,作為獻給荷蘭兒童的一件禮物,小人國有自己的城徽,,第一任市長是由當今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擔任,。1972年,被“荷蘭城市聯(lián)盟”接納為正式會員,,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城市,。城內(nèi)匯集了以25:1比例縮小的荷蘭國內(nèi)120多座著名建筑和名勝古跡。
馬德羅丹小人國工作人員黛比·巴克爾:喬治·馬德羅小時候,出生的房子坐落于庫拉索島,馬德羅丹小人國所建的,第一座微縮模型就是他位于庫拉索島的房子,今天的小人國里依然能看到,另外我們小人國里還有安妮故居的微縮模型,因此在小人國里有很多和二戰(zhàn)有關的元素.
在這個融匯了荷蘭歷史文化的迷你國中,人們能輕松地了解荷蘭的過去和現(xiàn)在,,英雄馬德羅雖然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卻由小人國流傳給了后來的人,。
荷蘭導演芭芭拉·布雷得羅:二戰(zhàn)就是對我們的一個啟示,告訴我們存在于人類思想中的
那些消極元素,它們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我們要時刻警醒,不能讓它們打破平衡占上風.
荷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也是一個堅強的國家,在二戰(zhàn)后他們迅速投入到重建工作中,。今天的荷蘭人以進取的品格和開放的精神,,書寫著自己的歷史,歲月帶給荷蘭人更博大的胸襟,,就讓我們永遠銘記戰(zhàn)爭的殘酷,,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
雖然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我們卻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場人類浩劫帶給我們的苦楚和創(chuàng)傷,。我們紀念戰(zhàn)爭,是為了消彌戰(zhàn)爭,;我們觀看電影,,是為了永不遺忘歷史。那些關于暴力的宣泄和血腥的潑灑,,那些關于戰(zhàn)爭的反思和人性的探討,,更讓我們覺得今天的和平生活彌足珍貴。